美国文化背景
为什么要了解美国文化背景?
- 政法题材的文章在考研阅读当中的占比增加
- 考研要考查与背景的综合,了解美国文化背景有助于做题
- 另一个维度来学习知识
五月花公约
契约、平等
背景
100多名清教徒(Puritan)在海上漂泊了66天后从英国到了北美彼岸,为了建立一个可以受到约束的自治体制基础,他们在上岸前签订了一个公约。
原因
为什么要签署这个公约?
作为知识分子,他们有精神追求,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,而且崇尚人人之间平等自由,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思想,可以说,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一群人。
内容
- 权力来源于上帝/人民,把国王排除在外,人人平等而非君权神授
- 管理方式:高度自治
- 宗教精神:契约精神
意义
美国宪法的雏形将平等的概念带入美国
有关宗教的背景补充
历史上罗马分裂变成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,西罗马帝国产生了天主教,东罗马帝国产生了东正教,后来西罗马的天主教进行改革,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宗教改革运动(由原来的人与神不可直接对话演变成人可与神对话,无中介神父,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),所以产生了新教(即基督教),其中有一小分支即清教徒继承新教的思想,他们有知识,崇尚平等、自由。不过天主教徒不容清教徒的思想,清教徒们无可奈何,尝试飘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。
这也是签署五月花公约人员的背景——都是清教徒。
美国的诞生(上)
五月花后的殖民时期(1776.7.4 1783)
五月花之后,英皇指派总督到美国大陆,虽然当时收税但是收的钱也不多,所以当时的北美人民并没有想要独立的想法。那为什么会爆发独立战争呢?
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
- 对收税的不满:当时英法战争,虽然英国胜利,但是也消耗了很多钱,所以对北美大陆的税收加重,引起殖民地人民的不满
- 对议会制度的不满:英国本土是议会代表制,各地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议员代表提出,但是北美大陆却在英国无代表,因此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提出的口号是“无代表不纳税”
- 英国国王镇压做法不仁义,导致战争升级,英国国王对北美人的要求满不在乎,傲慢无礼,激化了矛盾。同时,派出英国本土士兵去镇压,不过这就是“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”,没心思打仗了。于是英王决定雇佣德国军队,如普鲁士士兵之类,这样就不存在不忍心下手的问题了,导致冲突升级。
- 思想意识的提高,如果说之前的战争是为了抗税,但是当Paine《常识》这本小册子出版后,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改变,发展以抗税为目的的武装冲突演变为争取独立。
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没有立刻建国
1775年,莱克星顿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
1776年,发表《独立宣言》(美国国庆日)
1783年,美国打赢了英国,华盛顿卸甲归田
1787年,费城制宪,美国独立。
独立战争结束后,13个州各自解散,直到4年后才有美国独立,为什么?
各州解散各回各家的原因
当初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推翻强权暴政,一旦13个州再次联合形成联邦,又会出现强权,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,另外13个州就像13个小国家一样,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治理方式,也都不想掺和在一起,因此打完仗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地盘了。
建国原因
- 经济上,为了打仗欠下很多军饷,为了筹钱发了大量国债,很多欧洲国家投资买了以“美国”名义的国债,没成想战争结束后各州解散没有美国了,这就产生了国家信用危机。
- 各州之间关系紧张,松散,没有国家概念
- 军事上,能够在独立战争中聚集起来的人本身比较少(700人),要是再来战争的话,能够用的人更少了
- 民生: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财务,没钱的人希望多印点钱抵债,导致通货膨胀。
- 思想观念:人们追求独立自主。
- 美国在1783年打赢了战争,但是1776年7月4日这天,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《独立宣言》,并把这天定为国庆日,这象征着美国精神上的真正独立日。
- 国家 = 土地 + 人民
- 宪法:人民共存时必须要遵守的规则
- bible/constitution 人和神/人和人
美国的诞生(下)
费城制宪
制宪的本质:建立一个国家
13个州(国家)一个大国家
组建国家政府的矛盾
宏观:交出州权形成政权
微观:统一货币、游戏规则、州的主权
宪法要解决的三个问题
分权与制衡
三权分立:
立法权——Congress——legislation
行政权——The White House——administration
司法权——Supreme Court——justice
联邦权力和各个州权力的制衡
奴隶制
关于行政权
-
由全国议会产生立法机构形同虚设(谢非尔)
原因:总统要完全听命于议会,不然总统(行政机构)大权在握,容易形成暴政,最终总统会演变成国王,议会一家独大
-
麦迪逊:三权分立
总统怎么选?
- 人民直接选择——绝对民主——多数人的暴动(×)
- 由参议院选举——国会权力太大(×)
- 由众议院选举老百姓参与(×)
最后总统的选举是这样子的:先把权力分配到各个州,由各个州的人进行选举,再在各个州换算投票的票数。
费城奇迹
1787制宪会议(以弗吉尼亚方案为蓝本,美国借鉴了英国的两院制)
参议院 Senate
众议院 House
- 国家设置一个元首
- 有一个国家司法机构
- 两院制立法机构(参众均按人口比例,小州的比例就小了)
行政制衡立法
- 国会如果立了一个法案,总统有一次否决权,可以将法案驳回
- 驳回之后,国会再次进行表决,如果2/3通过则法案会再次通过
- 国会可以弹劾等诸多形式限制总统,总统可以以“搁置否决权”等形式限制国会权力
欧洲议会的由来
大宪章:800年前约翰国王(失地王)英法战争总是输,打仗打得就是钱,而钱从老百姓手中来——加重税赋——三个阶层(贵族/教会/百姓)起兵反抗。
王在法下:国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
中国不会发展成议会政治的背景
中国春秋之后社会制度不再是封建制度,是郡县制,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,没有客观条件。
分封制的王爷:过的好一点的普通老百姓不能和西方的州长相提并论。
总结欧洲民主渐进的原因,即中国没有形成议会制度的原因:
- 制度(封建制度)
- 收钱(名利)
司法独立(上)
立法实制衡行政的三次事件
- 约翰逊:林肯的继任者,著名事件是阿拉斯加购买
- 克林顿:出轨事件,誓言之下的谎言
- 尼克松:“水门事件”(窃听竞争对手不是根本问题,最终连任)
什么是“水门事件”?
当时美国大选,尼克松面临又一次竞选总统争取连任的时候,民主党竞选设在水门大楼中,尼克松的白宫顾问(一个没有编制的编外人员),窃听对方党派竞选消息,没想到被当场抓住。
实际上这并未影响尼克松成功连任,因为在第一任期时尼克松还是给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:1. 把美国从越南战争泥潭中拉出来 2. 中美建交关系恢复正常 3. 和苏联竞争掌握先机赢得民众的认可。何况,对于白宫顾问的窃听其实尼克松也不知情,大家也对党派之间竞争的小伎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那么尼克松到底犯了什么错呢?
管子工程
一开始白宫内部的工作人员总是将消息外泄,这让尼克松很愤怒,于是听取了身边人的意见进行内部员工的监听,不过这窃听行为已经属于违法行为了,这侵犯了人的隐私,这个窃听事件叫做“管子工程”。后来有人开始揭发了这件事,本来尼克松可以推脱不知道,也就落得一个疏于管理的错误。
他为了本能的掩盖错误,所以恳求司法部部长网开一面,但是这一行为妨碍司法公正,可判重罪,为了进一步掩盖错误,尼克松私自动用公款作为封口费,这更是犯了大忌,因为纳税人的钱动不得!
立法机构国会底下的司法委员会举行了一场听证会,这是一场全国直播,以至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“管子工程”。同时调查发现,从离职雇员身上知道,总统每次谈话都有录音,这个录音属于私人财产,是为了总统们下台后写回忆录,罗斯福首创。
司法部在白宫里发现了录音,于是检察官要求行政部门(即尼克松)交出录音带。但是检察官的领导是司法部部长,司法部部长的顶头上司其实就是尼克松(堂下何人状告本官hhh),此时尼克松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错误:他要求司法部部长罢免检察官。
由此,美国出现了建国以来司法和行政最激烈的一次冲突。众所周知美国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,在尼克松任期期间,他曾经任命了四个大法官,并且剩下的法官也有与他党派相同的。但是依然被以8:0的最终票数,被法官要求交出所有录音(司法过程公平公正)。
弹劾的启动已经是对总统最严重的警告。
三权之间永远是制衡不是协调。
尼克松在参议院对他启动弹劾之前就已主动辞职,决定服从宪法。
司法独立(下)
西方议会制的由来
两院制的逻辑:
- 参议院:精英(具有理性)
- 众议院:人民(情绪化)
选举方式
众议院:人民组成——平民直接选举
参议院:
- 众议院推选×
- 国家元首选派:国家元首是行政代表,参议院是立法代表。由行政指派立法就失去了制衡。×
- 由人民选举(多数人的暴政):不够理智,不能够制约民众的情绪。×
- 由州议会派出(当年还是国家)√
参众两院的席位分配
众议院:按人口比例,大洲占优势
参议院:等额分配,小洲占优势
注意:时时刻刻想着制衡,用制度制衡
谢尔曼:两边各退步
众议院按人口比例(具有收税权力),参议院等额制:第一次行政分支提案被否决时,但谢尔曼继续坚持,后小州、大州均做出让步。目前,50个州在参议院共有100个席位,即一州两个席位,避免同一个州之间意见不同,起到制衡作用。
美国敌视共产主义的原因
内因
- 财富是通过个人奋斗而不是剥削而来。
- 历史包袱,思想上的束缚/实际上传统地主阶级的剥削。
外因
- 来自法国大革命的前车之鉴。
- 前苏联1917年成立,美国1929年大萧条,但是斯大林1933年大清洗又让美国人彻底失望。
一些文法碎片
美国黑奴的由来(背景)
地理原因:南方地区需要劳动力,努力在南方很有市场。
历史原因:其他州看到奴隶贸易繁荣的州的经济生活富裕,于是纷纷效仿。
大众(全球)认知原因:历史名人(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);普通人歧视黑人;gene方面,黑人耐造,法国出现很多黑人的原因是因为战争,引入黑人用于打仗并当作劳动力。
奴隶制下的矛盾与妥协
原因
- 一开始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独立,对抗英国
- 受困于时代背景,因为奴隶制是这个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基石,这就体现出一种矛盾:大时代的背景与人性的反思
妥协的表现
《独立宣言》标志着美国精神上的独立,其实在《独立宣言》一开始发表时是有废除黑奴的条款的,不过后来进行了修改,这是因为南卡罗莱纳和乔治亚州提出签署独立宣言的底线是“求生存”,一旦废除奴隶制,他们将失去了生存的资本。
妥协的后遗症
80年后导致了60万人丧生的南北战争
弗吉尼亚的分裂
爆发南北战争的原因
- 北方认为自己在反分裂
- 南方认为自己在保家卫国,南方退出美利坚,为了保留奴隶制
- 林肯站在人类道德的制高点提出解决黑人问题,让他们得到自由、平等,捍卫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。
美国民主弊端
总统选举
弊端一
胜者独占 ≠ 民意大多数 (总统选举只去大州,因为只有大州才能决定命运)
winner take all
(胜者独占)原则:只要取得了一个州多数支持,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选票。但这其实违背了美国的民众精神,因为保障不到小州的利益,竞选人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获得大州的选票。由于这个原则的存在,最终胜出的竞选者不一定是总选票最多的。
弊端二
美国总统选举是“有钱人的游戏”
在竞选里面投入大量的资金,在这过程中出现许多限制企业捐助竞选人的法案,但是2010年以“言论自由”为由,将所有限制在美国大选中企业捐助的法案全部取消,从此美国大选成为了纯粹的金钱游戏。
弊端三
州长选票的弊端
州长、区长按照顺序依次向下出现在选票单上,选民在选票时越往下投票越不受重视,这叫不经意间的歧视。
注意:美式民主是民主的一种形式,但绝不是唯一的民主,更不是完美的民主!
司法独立
美国的司法体制:双轨制
联邦法院不凌驾于州法院之上,他们是由美国宪法授权的独立的、并列的系统。
联邦法院司法管辖范围:州之间(公对公)、一州与另一州公民之间(公对私)、不同州公民之间(私对私)、联邦为一方当事人、海事裁判;海上裁判;大使公使领事、公民与外国政府
司法独立的演变
司法解释是具有时代背景的,需要相关人员与时俱进的对之前的条文进行解释。针对同一件事情,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翻来覆去地推翻,就产生了不同的司法解释。比如南北战争结束后,美国南北方在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种族隔离(即分离且平等),大法官投票7:1认为种族隔离是合法的。
1793年之前,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三权分立,国会和总统占主要地位。直到1793年,美国首席大法官拒绝国务卿的提议:“最高法院是一间法庭,他的全部职责是审理案件他无权、也无意向任何机构提出咨询性意见”。这句话代表美国司法系统的“成人礼”。
1803年,马歇尔大法官加强司法分支的权力。在此之前,大法官主要是全国巡回审案,直到马歇尔大法官之前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,司法分支非常弱小。
“强制执行令”
马歇尔亲自宣布“强制执行令”无效,认为其违宪——以退为进。其宣布“必须强调,认定什么是合法的,这是司法分支当仁不让的职责”,划定司法管控范围;
该行为的意义
对于行政。作为司法机构,有权监督行政部门,对于行政的犯法行为有权宣布其违法对其判处。
对于国会立法。告诫立法分支机构,立法的法律是否合理与立法机构无关,判断一个立法是否合法,是由司法机关判的。(强制执行令就是国会立法的,但是实际上被最高法庭宣告违宪)从此,美国司法机构成熟并且独立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美国民主一定会显现出更多的弊端,要多元看待在两百多年的制宪会议上,一群精英为了心中的乌托邦提出自己的想法,这是值得敬佩的,这是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的追求。
早期的最高法院设置3个大法官(其中2个经常出差,被巡回法院上门办案),后期9个法官 + 4个助理从所有案件中挑选100个有争议、具有代表性的案件(与案件大小、涉案人员地位的高低无关)进行审理。